《中国财政》杂志2023年第1期推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财政工作新篇章》专题,专题中全文刊发中国政企合作基金董事长王振东署名文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奋进改革发展新征程》,全文如下: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奋进改革发展新征程
中国政企合作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振东
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统称中国政企合作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财政中心工作,不断推进政企合作高质量发展。
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为遵循,调整完善基金定位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发挥基金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生力军作用。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我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市场空间巨大,要坚持和加强政企合作模式常态化机制,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长期作用。
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难点和堵点问题,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当前地方政府财力趋紧,对PPP项目预算安排的支出责任压力上升,主要依靠政府付费的PPP项目开发空间趋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供给的增加,对PPP模式形成一定的挤出效应。基金要积极应对挑战,投资项目要更加注重使用者付费,把握新机遇,做出新成绩。
调整完善基金定位,积极扩展基金辐射效应。要从广义上界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内涵,将基金定位为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发展战略,聚焦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领域,兼顾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政企合作模式为主,兼顾其他模式的国家级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好“引导、规范、增信、增效”作用。
以党的二十大绘就宏伟蓝图为指引,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
基金要紧扣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
围绕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作为国家级引导基金和中央金融企业,基金要主动对接重点区域、重点省份,强化“自上而下”的市场开发机制,寻求与相关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央企和金融机构总部等的战略合作,优先支持纳入国家重大战略的投资标的,推动政策导向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
为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供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等。基金要积极发挥紧密牵手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优势,加强与公共服务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优秀运营机构等社会资本的对接、合作,持续加大对健康、文化、科技、养老、教育、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行业的投入,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基金要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经验丰富的优势,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和“新基建”领域同时发力。
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基金要积极发挥市场化、专业化投资管理优势,推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节点布局,提高投资收益和实现现金流的多样化安排。
以“规范发展、阳光运行”为方针,全面推进基金改革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基金要落实好“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市场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在加快推进改革发展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
完善基金治理体系,筑牢不发生经营性风险的防线。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方针,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强化内审、内控、监督和绩效考评。完善董事会、经营层、职能部门三个层次的风险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项目运行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树牢业务条线、风险条线和审计条线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全面梳理现有制度,修订公司章程及投资业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内控操作规程、信息披露等规章制度,为基金规范发展、阳光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发起设立或投资市场上的各类子基金,聚焦行业、区域头部基金,放大“杠杆”效应。开展创新业务试点,探索参与符合国家重大战略的资本重组和资产盘活,研究开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基础设施ABS等资产证券化业务。科学配置基金投资类别、权重和周期,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合理配比,资金投资期限要长短结合,缩短资金综合投资周期,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实现滚动投资和良性循环。建立并强化项目退出机制,综合考虑项目收益、风险程度、交易结构等,选择部分项目择机退出,以进一步优化基金资产结构;研究探索市场化募资,拓宽资金来源,更好满足投资需求。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建为统领,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加强团队建设,推进“四强”支部和品牌支部创建活动。聚焦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健全完善干部培养、选拔、监督、激励体系。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激发员工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强化廉洁自律约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员工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员工综合能力,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守正创新、务实高效、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