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关键领域补短板稳投资力度
  • 时间 : 2019-01-30 14:21:33
  • 来源 : 经济日报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省区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安排部署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梳理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关键领域补短板、稳投资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从各地工作部署看,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补短板、稳投资的重点领域。


北京市未提出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但明确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抓好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力争京雄高速开工建设,确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期建成通航,加快建设京沈客专、京唐城际等一批重大工程。


安徽省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为10%,比2018年实际增速放缓1.5个百分点左右。从投资领域看,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铁公机”项目均为建设的重点工程。


新疆明确重点聚焦交通设施、水利设施、能源设施、城镇设施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加大有效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表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一些大的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依然突出,补短板的空间和潜力依然比较大。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看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以投资促消费,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带动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各地在部署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时,也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进行了相应的安排。


天津市将提升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1150个片区、188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39万平方米,全面完成147万平方米的3年棚改任务。


加大在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与老百姓生活水平改善息息相关的领域,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获得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投资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加大,解决好投资资金的来源问题,也是各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福建省明确,将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建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推进市场化运作,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及补短板项目建设。记者了解到,为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福建省将继续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预算,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四川省明确,将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动地方资产证券化。


刘英表示,在地方土地财政收紧、融资受限,以及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压力下,地方可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资金将相对紧张。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关键要创新融资机制,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既要通过间接融资,发挥信贷支持基建的作用,也要加强直接融资,通过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来支持基建。此外,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优化发行流程,保障关键项目建设;增加合法合规PPP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进入补短板的重大项目。(记者 林火灿)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