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回升。除7月份累计同比增速为3.8%以外,其余各月累计同比增速均在4.0%以上,均高于去年全年;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为4.5%。
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势头的基础是否牢靠,能否可持续,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总的来看,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回升,是稳投资和补短板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的结果。今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多次研究部署做好“六稳”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稳投资过程中,均把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作为重要内容。
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要着眼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今年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确保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督促各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重大投资项目密集开工。例如,9月份,四川29个交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包括8个高速公路项目、21个国省干线和红色旅游公路项目,总投资1808亿元;江苏省召开加快推进江苏高铁建设暨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动员会,明确今年年底将新增高铁通车里程424公里;山东共有10个铁路项目在建,5个项目年内开工,9条高速公路将于年内建成通车;陕西省集中批复了3条高速公路以及一批国省干线公路项目,批复项目总投资约280亿元;等等。
一系列项目的集中落地,推动了基础设施投资的逐步回升。1月份至9月份,在13个基础设施行业中,有9个行业投资增速较1月份至8月份有所加快,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7.9%,增速比1月份至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0.9%,增速由负转正。上述两大行业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近八成。这些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不仅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补齐短板,为未来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后劲。
有人担心,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随着政策效应的减弱,增长的势头是否还能延续?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对此回应说,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减税降费的政策,增加了地方专项债的规模、加快了发行进度,一些明年的计划正在抓紧前移。同时,一系列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政策举措也得到更有力的落实。因此,基础设施投资还是有比较好的回升势头。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仍然存在许多短板。数据显示,我国基础设施人均资本存量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0%-30%;西部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存量与东部差距也比较大。
可见,无论是在民生领域还是在区域发展方面,无论是从补齐发展短板还是从增强发展后劲看,我国都存在着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扩大投资与推进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有机结合起来,精准聚焦基础设施的短板领域,聚焦影响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领域。
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仍然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市场化机制的运用仍然不够充分。因此,我们也必须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投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促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