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开工为历年最多,水利投资完成量大幅增长,吸纳就业人口效果显著……近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半年报”出炉。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水利基建投资全面提速,稳投资、促就业效应显著。在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建设资金需要上,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吸纳社会资本在内的一揽子投融资政策落地见效。
开工数量多投资规模大
“今年上半年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说。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积极扩大水利有效投资,项目开工为历年最多。上半年开工的1.4万个水利项目,投资规模6095亿元,其中4—6月新开工项目8639个,投资规模3451亿元,均创水利建设的新纪录。目前全国水利工程在建项目达到了2.88万个,投资规模超过1.6万亿元,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今年上半年已经开工22项,投资规模1769亿元,这是历年中开工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年份。
从投资规模看,水利投资完成大幅增长。4月、5月、6月单月完成投资是881亿元、1150亿元、1341亿元,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每月完成投资也在不断提升。第二季度累计完成投资3372亿元,是第一季度完成投资的三倍。
“今年以来,我们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
数据显示,1—6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4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59亿元,有11个省份完成投资都超过了200亿元。广东、云南、河北完成投资都超过300亿元。11个省份完成的投资占全国1—6月完成投资的68%。
从投向来看,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河湖生态修复保护完成投资4046亿元,占了全国1—6月完成投资的90.9%。其中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完成投资1313亿元;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完成投资1898亿元;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完成投资835亿元。另外,其他水利工程完成403亿元。
此外,在中小河流治理方面,今年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分两批安排了213.4亿元,下达治理任务12013公里,安排治理河流1466条,涉及项目1815个。截至6月30日,已开工项目1179个,完成治理河长3888公里,占下达治理任务的32.4%;各地已经完成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分解221.34亿元,地方落实建设资金93.68亿元,已完成投资141.57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46.4%。今年计划完成174条河流整河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水利项目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的作用突显。据统计,上半年累计吸纳就业人数130万,其中农民工95.7万人,占比73.5%,较5月底分别增加27万人和18.4万人,发挥了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作用。
发挥重大工程牵引带动作用
一项项重大工程施工正酣、一批批项目火热推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记者了解到,引江济淮工程、大藤峡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等重大工程正在发挥牵引带动作用。
引江济淮工程是目前在建投资最大的引调水工程。2017年9月,水利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批复引江济淮工程初步设计,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效武介绍,引江济淮工程安徽境内总投资875.35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67.31亿元,占总投资的87.66%,主体工程超序时进度平稳推进。“在强力推进工程进度方面,以全年完成75亿投资计划为目标,确保年底前实现主体工程试通水、试通航,确保二期工程年内全面开工建设。”张效武说。
大藤峡工程是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也是珠江流域控制性枢纽。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小龙介绍,工程将于2023年底全面建成,建成后水库总库容3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5亿立方米。目前枢纽已实现全线挡水,基本具备了7亿立方米库容的调节能力,防洪和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下一步,还将着力加快工程建设和数字孪生建设,确保2023年底全面完工并发挥综合效益。”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云南省有史以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赵仕杰介绍,工程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多年平均引水量34亿立方米,总投资825.76亿元。水源工程设计流量135立方米每秒、最大提水净扬程219米、装机总量480兆瓦,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地下泵站。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滇中引水工程完成年度投资68.0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15亿元的59.1%,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492.44亿元,占工程总投资59.6%。
赵仕杰表示,根据研究统计,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期可直接创造国内生产总值(GDP)约800亿元,间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约2400亿元;创造的直接就业岗位有2.5万余个,间接创造上下游产业就业机会约1240万个,有效发挥重大水利工程在稳投资、稳经济、保增长、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六稳”“六保”和乡村振兴工作。
投融资政策落地见效
在拓宽水利项目筹资渠道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吸纳社会资本等支持政策正在落地见效。
1—6月,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480亿元、同比增加49.5%,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600亿元、同比增加293%;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等1392亿元、同比增加29.4%。尤其是第二季度落实水利建设投资3957亿元、同比增加117%,银行贷款、社会资本832亿元,同比增加147%。
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司长王胜万介绍,水利部指导地方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的同时,充分用好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优惠政策,通过金融信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要。
“要畅通投融资渠道,充分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政策,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近期水利部召开的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度会上强调。
记者了解到,各地在推进水利基础设施PPP方面,一些经验、做法可圈可点。
比如,在合理划分项目模块,分类选择合作方式方面,湖南莽山水库,在设计项目PPP模式时,将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按照功能进行分类,设计不同模块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证了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在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提高项目收益方面,重庆观景口水库,将水厂一并纳入PPP合作范围,增加社会资本投资收益。在明确合作各方责任,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方面,贵州马岭水利枢纽,明确政府出资人负责供水配套设施的建设,工程建设费用超出概算部分由社会资本方承担,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促进工程早日建成,发挥好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作用。同时更多地完成投资,充分发挥拉动经济的重要作用。”张祥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