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在宏观经济工作中,要把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放到更加重要位置。PPP模式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之后,已经初步成熟,取得了不少成效,在稳投资、扩内需、畅循环、促增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社会各界不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助推PPP事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是我国PPP事业迈上新台阶、转向高质量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这既是对过去几年PPP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指明了PPP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方向,是我们认识和把握PPP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方法论和思想指南。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PPP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推动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支撑保证,也是完善市场化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PPP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是针对实践问题的精准施策。近年来,PPP在加快补齐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短板、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PPP实践探索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通知》围绕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履约管理等PPP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坚持前瞻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有力精准施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第二,明确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PPP建立的是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关注市场预期,更加强调双方互信。PPP模式作为连接政府和社会资本的重要渠道,对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也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撑。《通知》从政府层面高度重视PPP市场的规范发展,强调联评联审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政策空间和政策权威性,有助于提高市场主体信心。
第三,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助力长期预算管理能力提升。《通知》指出,“合理分担跨地区、跨层级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审慎合理预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和增长率”,这一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强调把握PPP投资和预算管理中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调着眼财政承受能力10%红线约束,盯紧PPP投资中的薄弱环节,发挥财政支出责任检测预警机制。这一系列规定要求为PPP规范发展和阳光运行加装了“安全阀”。
第四,加强信息公开,有利于增强市场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要加强信息公开,“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通知》强调,“依托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加快推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公开”,及时反映项目进展,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有助于切实推动PPP项目行稳致远。
推进PPP高质量发展是统筹各级政府PPP市场发展全局的先手棋,是牢牢把握PPP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通知》要求地方财政部门充分认识推动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保障,压实各方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协同。这就要立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以特定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为导向,统筹中长期规划,确保PPP稳妥有序推进。主要建议如下:
第一,抓好PPP项目库监督和管理。PPP项目库项目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是国家推进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有力抓手,也是关系地区PPP发展的全局性和基础性工作。优质PPP项目属于稀缺资源,各地要抓好PPP项目培育、储备工作,逐步构建“谋划一批、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梯次发展格局。
第二,抓好PPP财政承受能力管理和动态监测。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初见成效,逐步成为国家强化PPP预算硬约束的重要抓手,在稳住PPP市场规模、保障“适度超前”投资、推动PPP行稳致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财政承受能力管理不仅有助于推进地区中长期财政规划,也有助于全局性把握地区财政承受能力总体水平和跨期平滑情况。
第三,抓好PPP服务国家战略的大方向。PPP模式要紧紧围绕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和社会民生领域建设,更加精准有效的发挥作用。推动更多公共领域引入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多选择,拓展PPP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场景。要继续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特别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为PPP项目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