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冰球冰壶馆,内蒙古和黑龙江短道速滑队近段时间以来均在开展常规训练,积极备战因疫情延期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冬运会)。
坐落于呼伦贝尔市的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冰球冰壶馆,是冬运会主赛事场馆的配套场馆之一,由呼伦贝尔市财政局监督指导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完成相关工程的建设。近期,该PPP项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成为内蒙古发行的首个PPP证券化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是拓宽项目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途径,内蒙古首个PPP项目证券化产品的问世,将有效提高项目资产的流动性,支撑PPP项目规范运作,为冬运会的顺利举办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将为内蒙古后续PPP项目投融资带来良好示范效应。
建造配套场馆总投资超5亿元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特别是呼伦贝尔市的冬季积雪深、雪期长,且地形坡度和缓,具备开展冰上运动的优越条件。2015年,内蒙古获得冬运会主办权,这将是其首次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为此,内蒙古在呼伦贝尔市建设了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用作冬运会主场馆,同时也能够满足群众的冰雪运动需求,进一步提升地区冰上竞技体育水平。
为完善配套场馆建设,呼伦贝尔市财政局于2017年启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二期工程。该项目采用PPP模式实施,包括冰球冰壶馆、媒体中心、运动员公寓、设备用房建设等,总用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通过公开招标,政府方选定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为社会资本方和施工总承包方。项目总投资约5.1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约1.5亿元,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各出资30%、70%,此外社会资本方再融资3.6亿元。
这一PPP项目合作期限约16年,以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实施,由项目公司负责投融资和建设工作,并在建设完成后提供项目相关场馆及设施的维护服务,通过运动员公寓商用客房整体出租、停车场管理收费等取得一定收入。同时,政府方根据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向项目公司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作为投资方的合理利润回报。
2019年9月,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PPP项目正式进入运营阶段,这是呼伦贝尔市首个进入运维期的PPP项目。运营至今,该中心冰球冰壶馆先后承办了呼伦贝尔“苍茫谣杯”冰球邀请赛暨冬运会冰球测试赛、呼伦贝尔市第四届冬季运动会暨2022大众冰雪季冰球赛等赛事;多次承担内蒙古省级、地区级以及外省冰球队、冰壶队的训练保障任务,接待各项目训练队队员超12万人次;开展全民冰雪公开课、呼伦贝尔市冰球公开课等体育公益事业推广活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功发行ABS赢得市场青睐
得益于项目运营两年来的优良表现,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PPP项目迎来了资产证券化机遇。2021年12月底,该PPP项目ABS在上交所成功簿记,这是内蒙古首次公开发行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该产品年利率为4.2%,规模为5亿元,期限不超过14年。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财产或财产权利作为基础资产,通过结构化金融技术,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和转让的标准化证券。PPP项目的ABS,是项目进入运营维护期后资金周转的一种创新金融模式,其公开发行须以项目本身的良好运转为前提条件。
“进入运维期后,项目公司在呼伦贝尔市财政局的监督指导下提供了较好的运营维护服务,并且通过了定期绩效考核,获得了政府支付的可行性缺口补助,实现了稳定的现金流收入,这是项目能够成功发行ABS的先决条件。”呼伦贝尔市PPP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该市近年来积极推动本地区20余个PPP项目顺利落地实施、规范发展,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信用度,也为ABS的发行奠定了基础。
此外,政府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PPP项目运维期内提供的可行性缺口补助期限为15年,能够完全覆盖证券产品发行周期;稳定的现金流也能支持证券产品的本息偿付需求,这也是该产品赢得市场投资者信任与青睐的关键。
作为内蒙古首个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成功实践,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PPP项目ABS意义重大。
一方面,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是投资实现退出的重要渠道之一,可以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产流动性。“本项目合作周期较长,社会资本方的资本金出资、其他渠道融资等资金一直沉淀在项目公司中,通过资产证券化形式运作项目,可以盘活存量金融资产。而4.2%的年利率也远低于市场上一般项目的融资利率水平,有利于大幅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上述负责人介绍说。
另一方面,该项目资产证券化能够为地方PPP项目运作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并为后续项目融资提供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信誉度的高度认可,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地区金融市场投融资环境,吸引更多优质社会资本,促进投融资良性循环和发展。
在该PPP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呼伦贝尔市财政局严格执行PPP合同约定的权责义务,依法依规将PPP项目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履约,增强了社会资本长期投资的信心,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稳定了市场预期,真正做到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长期合作。
加快证券化步伐促进PPP高质量发展
资产证券化是推进PPP规范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相关政策也对此进行了积极引导。
2017年,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专门出台了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指导文件,鼓励PPP项目公司在运营阶段,以能够给项目带来现金流的收益权、合同债券等作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优化融资安排,并鼓励项目公司股东以及其他主体探索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盘活存量资产。
不过,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市场上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规模较小、产品不多,发展比较缓慢。“现阶段,我国进入成熟运营阶段、具有稳定现金流的PPP项目本身就不多,这就制约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温来成告诉记者,更为重要的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需要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作为支撑,才能保证证券化产品的还本付息,从而规避ABS风险,这也对PPP项目以及相关资产的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
事实上,无论是PPP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募REITs,还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均需要以优质基础资产为关键前提。“若ABS出现风险,也必将给PPP项目运营以及整个PPP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资产证券化进程中严格筛选PPP项目非常重要。”温来成说。
此外,PPP项目周期与证券化产品周期不匹配、项目公司增信不足以及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投资者不足等问题,也束缚着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步伐。据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曹珊介绍,PPP项目合作期一般都较长,但市场资金往往更加青睐期限较短的产品,由此可能产生期限错配问题;PPP项目公司的规模通常不会太大,在没有外部强增信的情况下,资产证券化产品也难以获得较高的评级和投资者的认可,这也给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带来困难。
针对上述难题,业内专家建议,通过政府让利等方式提高项目收益、完善证券化税收优惠政策、培育专业投资机构,以及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强化增信等方式,创造条件、扫除障碍,进一步扩大资产证券化在PPP项目中的应用,真正实现以资产证券化促进PPP规范、高质量发展的目标。